Monday, January 01, 2024

回憶總是美好的 (完)

除夕那天, 朋友問起有什麼新年願望 ─ 嗯, 好比一條面試或論壇才要思考, 不能隨便輕率, 給出沒有內容或文章的專題...而且, 我開始懷疑, 這種形而上的概念疑問, 是有實際功能還是只為心理平衡? Anyway, 回憶裡面容不下胡思亂想, 除非想像變成難忘經歷, 還要是主觀的美好片段, 否則不會留低. 就像細個想要扮大人的日子, 腦袋裡不是傷春悲秋, 就是Danny Chan《偏偏喜歡你》的開場白「愁緒揮不去苦悶散不去」的永遠感覺空虛, 對, 是猛對自己下藥的那種對號入座, 這首失戀慘情唱中心事, 那首感慨人生又關我事, 其實十多歲的小伙子, 那來這麼多愁雲呢? 但換了是今天的少年, 會否不一樣? 當年大眾只留意劉美君的叛逆與騷動, 所以大碟裡的深情與沉實都成為陪襯的Side Track, 是多年後在電台播歌時, 想起這首很適合懷古的經典. 是的, 沒有舊那來新, 在未來沒什麼好盼望的時代, 回首從前最精神療癒.

那是1991年的少年日誌!

Tuesday, December 26, 2023

回憶總是美好的 (一)

年少總愛扮大人, 對流行影像胡亂對號入座! 當年的 Chris Wong 猶如希臘雕像, 活現古代詩人的沉鬱與迷人, 分界髮型遮掩著半邊面便覺俊美, 前奏明明火樹銀花, 卻不懂為何「Hello Merry Christmas」之後要「重拾某年夏季」, 這種剎風景的覺悟如今當然不以為然, 因為回憶的不單是那MV裡面座落尖東的新式酒店, 還有在柔揚旋律中同時掀起的青春感懷與自我陶醉...是不是美好的? 除非你邊聽某首舊歌, 邊想起被人毒打欺凌或活得痛苦淒涼的不安, 否則, 一切在塵埃落定之後的餘瑕回顧, 總是霎時間的片刻神遊, 而已.

那是1988年的童年思絮!


Wednesday, December 06, 2023

節日的純粹




今時今日, 究竟節日還有什麼意義? 對於成長於上世紀的人來說, 也許最懷念的, 就是在沒有網絡與手機的催促下, 生活關係只靠實際接觸與親身感受來建構的那種純粹與悠閒. 對, 這種閒暇不是指大家沒事幹, 天天躺平數手指度日, 反而是在本城普遍存在, 人們共感共鳴的繁榮進步意識下, 上班上學的民眾無分階級貴賤, 忙過了便期待著假期與節日, 在雖然如常匆忙但保有港式格調的街頭, 好好享受迎逛街聚餐與密度有致的城市風景, 而不用被騎呢」的人與事打擾破壞侵蝕一個地方原有原好的平靜與悠然 ─ 從前的人知道, 努力工作有合理的回報, 好好生活有愜意的未來, 趁節日放下滿足的勞累, 這種寫意才叫閒暇.

踏入十二月, 閃爍的聖誕燈飾再次掛滿維港兩邊的商廈, 祝福語寫什麼實在不重要, 如今只求還能過這個西洋節慶, 似乎已非理所當然. 小朋友們知道一句「聖誕快樂」的意思, 或力量嗎? 那不是網上一幅meme圖, 或手機那些小樹小燈泡emoji能夠比擬; 去舊式商場裡的傳統文具鋪找找看, 也許還能從雜貨架上翻出一張封面是個紅色聖誕老人頭像的聖誕卡裡, 看見這句以燙金刻印的節日祝願字款, 仍竭力閃耀著那歷久常新的情懷. 本城的簡單純樸已消失殆盡, 唯在在這些零售老店例如John Lewis百貨公司和Sainsbury超市, 以及誕生於九十年代的Amazon網店, 他們年年堅持創作的聖誕廣告裡, 懷念小時候與家人去尖東看燈飾吃大餐, 然後羞澀又興奮地靠近商場請來的「聖誕老人」拍照留念, 那種節日應有的初心與感動.

Sunday, December 03, 2023

會跳舞的AI科技

如果要選我最不關心的新聞時事, 體育是第一, 財經與地產是其次, 但自從AI成為近年的話題新貴,  我與電腦科技資訊的距離, 又更遙遠了. 嗯...一般人大概都認為, 這是拒絕與時並進, 思想守舊又落後的行為吧, 但, 又不是要扮潮人, 亦無需靠電腦吃飯, 更非網絡東西成癮者, 何罪之有? 而且, 真不明白為何不擅長科技便等如守舊? 難道所有I.T.人都通明開放, 是思想行為知識技術的開放, 還是道價價值廉恥面皮的寬容, 說到底, 是寬容還是寬鬆, 日久便見人心. 

最近有關Open AI的新聞, 對普羅大眾可說是「難以理解」! 除非, 新聞說Open AI從今停止ChatGPT服務, 對一眾技術性階層才叫震撼, 換轉人話, 即是說辦公室白領要自己一字一句的做簡報內容或寫建議書, 財經金融專家要用高智商分析數據或做市場預測, 也更包括一眾常用GPT的學者教授老師同學等學術界人士, 從此沒有只要輸出一句指令, 電腦便能自動產出洋洋灑灑幾千字內容(例如論文功課或報告)的便宜事. 但, 沒有, ChatGPT繼續全球風行, 不會用不懂用或不屑用的人, 甚至被視為不合時宜 ─ 雖然, 至今還不至於丟臉啦, 也沒幾個會在借用機器偷懶之後, 還敢對外大聲宣告自己的成就, 因為, 這根本就不是, 你知我知人人知, 但在崇尚科技的時代, 便利是進步的唯一旗幟. 現在連3歲小孩也要開始用GPT, 就知道年輕家長的無奈與無知, 他們會對推出這項劃時代為世人提供知識工具的原公司有興趣嗎? 行政總裁是誰重要嗎? 反正都是洋人, 而且董事會由誰組成, 誰炒誰, 誰迫宮根本不是重點, 外界關注是因為牽涉股價波幅, 與相關大型科技巨頭的營利狀況, 不過是錢作怪而已. 有趣的是, 無論這場被解僱, 員工聲援, CEO再復職到董事會大改組的戲有多精彩, 都不夠有報導揭露, 原來他們可能研發出更突破性的演算法項目「Q*」, 或會對人類造成更大影響, 因此有董事即炒CEO這消息厲害...Q是什麼暗號? 還要加註神秘的小星星, 而且為何會激起董事們的行動, 一切都像AI般懸疑, 但又惹人八卦好奇, 會不會是進化版的GPT-6,7,8,9,10呢? 這才是令人類興奮莫名的吊詭技術.

還記得年初荷里活導演溫子仁拍的《人工殺姬》M3GAN 嗎? 機械娃娃不只是個公仔, 四肢可以360度旋轉, 跑跳功能完美, 還隨時自動開關揮刀跳舞, 這離奇的Q*會像她(牠/它?) 其實chatGPT就是以聊天方式, 意圖令人相信自己在真人對話, 或真心以為有另一個「人」為自己排災解難, 雖然沒有娃娃的外表, 卻在螢幕上輸出相同的指令與建立看不見的依賴.關係...可怕的是, 一會兒善解人意, 一會兒惡形惡相, 還「學會了人類獨特的傲慢嫉妒暴戾專橫佔有慾望, 這是大眾不能阻止或預期的. 關在實驗室的科學家在做什麼, 也許Open AI的高層知道, 我只奇怪, 這場人事鬧劇, 偉大的ChatGPT為何估算不到? 又, 可以怎樣解決問題呢?

Saturday, November 25, 2023

光天化日的異事


當年的一宗老人院舍虐待院友事件(或案件), 今天變成一齣社會寫實電影的劇情, 的確惹人關注 ─ 就像那時候報導一見光, 全城嘩然, 各界正義之士你一言我一語的事後孔明, 還有來自政界學界社福界醫療界教育界的諸公偉論, 洶湧群情也確曾留下紀錄; 有過這樣的歷史背景, 電影又上映適時, 在大眾沒事可做只能對民生說咀一下的時勢下, 長達個多月的相關報導與討論, 可說是近年港產電影「見得人」的佳績. 事實上, 票房與輿論雙收固然好, 但若選其一, 對社會性題材電影更值得名留青史的, 明顯是其人文關懷與社會感染力, 投資這電影的古生不會不明白這道理, 現在票房已過千萬, 又能夠入圍多個金馬獎主要項目, 在本城坊間也引起了一陣的討論潮, 對金魚腦的香港人而言, 已經很「俾面」了!

《白日之下》戲名看似雲淡風輕, 英文卻用了 In Broad Daylight,  實情是呼之欲出, 入場前只要稍稍了解故事大綱, 幾乎不會對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有任何誤解...唸,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 八年前本城有過這樣的一摏社會悲劇, 既揭露弱勢社群慘況, 亦揭發敗壞的官僚制度與黑心商家, 即便電影只能透過劇情化手段把真實歷史好好的紀錄下來, 也是好事, 總好過有朝一日便加加減減, 被塵封抹掉, 甚至被堂而皇之的刪改轉述, 而這樣的奇事, 卻正正發生在當下的每個白日, 人人皆知卻無能為力. 電影的另一個主旨, 是對社會內被官方預設推行的制度, 提出永恆的質問, 例如戲裡的虐老事件曝光後, 被傳媒追問的政府高層的窘境, 報館老編被指順應高層而減少偵查報導, 面對下屬指責變得啞然, 以至學者提出, 弱勢人士等候多年仍然服務支援無望的荒誕, 坦白說通通是老生常談, 你我會覺得新鮮出奇嗎? 奇在這些疑問輪迴再生, 在各類社會性題材電影屢見不鮮, 有講貧窮的, 住劏房的, 露宿的, 學童自殺的, 不都是指向同一個萬惡根源嗎? 當然, 背後的魔鬼只會繼續在陰暗處作息, 制度依然健在, 是千瘡百孔的繼續運行. 就像某位曾為安老事務出謀的社會賢達, 現在更貴為政治頂層, 接受電視訪問時提到當年老人院事件時說「現在院舍市場改變, 社署監管增加, 情況已經改善」, 即是問題不在制度, 再多的醜事都是別人造成的, 還補充過去已做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注意, 不是改善, 從他口中, 原來弱勢者等候宿位的情況, 現在「唔駛好似以前等得咁辛苦」, 已經是顛覆性好轉, 究竟什麼是「無咁辛苦」? 既然做了這麼多驚天動地的改革, 又為何「長遠有信心解決宿位不足問題」, 而不是八年前已經痛定思痛, 立時即刻做對的事呢? 答案留給大眾心裡吧, 反正今時今日真相各自演繹, 謊話說一百次, 便成某些人的真理了.

Friday, November 10, 2023

翻譯生的自我修煉 (十一)

翻譯學除了研究文字之外, 其實很大程度上, 也在分析話語的意義, 所以每次看新聞或細讀訪問內容, 對什麼人說了什麼話, 總會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 那便太天真了, 因為人腦極其複雜, 說話之前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九曲十三彎, 才從腦海記憶神經的引領下由嘴巴吐出來, 語言實在只是工具, 或者抽象點說是符號, 它代表什麼? 為何不同人說一樣話卻有不同意義? 一句弦外之音」, 大概讓平凡百姓也能略懂語言的多元趣味!

當然, 普通人並不理會什麼意義不意義, 所謂啱唔啱聽才最重要, 所以上翻譯課時也要研究語言學, 就是要咬文嚼字, 再來就是分析句法與定義, 才不會理解錯誤, 從而準確把原文變譯文, 讓更多不明所以的人獲得正確資訊. 其中一課是「語義」, 即詞彙表面上的本義(conceptual), 各國語文都有字典可查, 但偏偏邏輯是這樣, 實際卻是那樣, 即是很多說話根本是「口不對心」,「詞不達意」, 甚至是「胡言亂語」...有這麼誇張嗎? 好吧, 先自我檢討一下! 有否試過明明不好吃, 卻說不錯呀, 明明不想做, 卻說「無問題」, 明明不喜歡, 卻說「都可以」, 這些坦白說只是輕度自我欺騙(或催眠), 對別人無害也就算了, 但坊間的錯亂例子真的俯拾皆是, 說話的不是平凡人, 有的是高官, 有的是議員, 有的是知識份子, 這是什麼水平呢? 先別誤會, 翻譯學沒有道德審判, 這個水平是指語言運用及表達, 在本城的教育與考試制度下備受重視喔.

例句一, 高官回應很多人輪候公屋, 包括滿18歲便申請的情況, 這位專責房屋事務, 月領幾十萬人工的女士說:「千祈唔好扭曲自己幾十年嘅人生!」這祈使句明顯不只陳述己見, 還有規勸警世的意圖, 通常在宣導性語境才出現, 例如叫人請切吸毒, 不要偷竊呀之類, 現在是什麼事要下如此定論呢? 原來是年輕人申請公屋這回事! 由於是文字版, 未能知道高官的語氣音調, 是重是輕還是像學校老師的循循善誘? 不過都不重要, 重點是「扭曲」二字, 原來年輕想要靠政府資助覓得安樂窩, 是像顛倒是般嚴重的行為, 是不合乎道理常規的惡行, 這不是我說的, 是國語詞典的釋義, 所以「扭曲」的隱含意思(connotative), 是「細細個就想靠政府, 等幾十年唔努力自己去買私樓, 真係枉費一生啦!」, 再延伸下去的社會意義(social meaning), 可以指涉到什麼人才最該申請公屋, 怎樣才算豐盛人生? 或, 年輕人為何不能享用(或依賴)社會土地資源? 

我知道, 問下去是沒甚意義, 即如無日無之的荒謬言行遍佈全城, 當中既詭譎又飄忽的語言邏輯「精彩」得讓人「目瞪口呆」! 包括例句二, 有議員批評懲教處花55億改建拘留所是「像五星級酒店」, 「對囚犯太好」, 甚至「離譜」, 但離奇的卻是全體議員最後還是通過有關撥款. 還有例句三, 有曾當演員及主持的高學歷藝人在法律活動中與高官對談, 當談到指定法官的判詞透明公開時, 她忽然插口說「你咁講我都知法官好辛苦, 我細佬隻手而家寫判詞啊!」...究竟全家都有法律背景這件事, 為何跟公眾有關? 這藝人自己讀法律, 又有誰有興趣知道? 最不惑的是, 原來寫判詞便等如工作辛苦, 那法官不如像電視劇般只負責敲敲小鎚便是了, 反正無人知曉的事, 也不差這了.

圖片來源獨立媒體

Saturday, November 04, 2023

智人

「歌神」張學友年底回港開演唱會, 巴士電車地鐵或街頭都見宣傳海報與廣告, 其實上世紀的樂迷依然健在, 票房靠一班中年粉絲完全沒問題, 但畢竟還是需要討論度」, 大眾媒介的曝光是例行公事, 讓現今小朋友知道有這個明星存在, 還是要的. 只是好奇, 對九十後甚至千禧小孩來說, 會知道 Jacky Chueng 是「歌神」嗎? 還是從娛樂新聞得知從前有位大叔叫 Sam Hui 又是「歌神」, 年初還請來林家謙同在紅館獻唱? 不過最貼近合理推測的, 應該是叫 Eason 的陳奕迅, 算是近代不只香港人, 還是不少其他地區的華人公認為真正唱得的「歌神 ─ 儘管, 他沒有明星氣質, 一張平凡臉卻與貼地自然, 甚至可說是港式「麻甩」的個性異常吻合, 在明星殞落的年代, 就靠厚實餘韻的聲音, 廿年來療癒著包括本城的脆弱都市人.

為什麼會想起 Eason? 除了最近在澳門演唱會上他重拾「真我」, 以兩文三語回應現場有觀眾以為自己是大爺, 向歌手大叫講普通話」這無禮要求外, 還有他去年的一首廣東歌, 無聲無息的在今年台灣金曲獎獲得「最佳作詞人」! 當然, 這是作詞的嘉許, 歌手也就沒有表現興奮的理由, 但歌者與歌詞能夠沒關係嗎? 誰的聲音與如何演繹不是也很重要嗎? 重點是, 這是粵語歌, 在眾多國語歌當中被評審看見, 實在是, 一件事; 再看製作班底, 作曲的是林家謙, 作詞的是周耀輝, 編曲的是李榮浩...我不會說這是什麼黃金組合, 或難得一遇, 但合成出來的作品, 既有深層次的人文觀, 又有哲學論的藝術性, 音樂上亦有流行與實驗的流暢內涵, 就算不是神曲, 也值得被記住, 流傳, 或奉為經典. 作為喜歡研究文字的人, 這首《人啊人》其實饒富趣味, 曲式或許陰沉詭譎, 但詞人賦予哲學性靈魂, 在無底洞似的旋律中游離探尋, 究竟什麼是人? 或人是什麼? 原來, 萬物之靈的英文不只有 human being, 還有 homo sapiens, 牛津詞典譯作智人, 歌名的英文就是這個...看, 有多少人懂這奇異生字? 但流行曲也可以很認真的, 再細聽幾乎每句歌詞都蘊含相關與言外之意, 例如「或者自然沒灰塵, 有幾多是意識, 是肉身」, 是自然而然, 還是被人類肆意破壞的自然? 是天生的潛意識, 還是後加的慾念? 是形態, 還是色相? 全首歌的三十個「人」, 字裡看見的是人種, 還是人性? 好與醜, 真與假, 在真理晦暗的時代也難辨識, 只是有種叫小人, 最是墮落, 這是無容置疑的!